一位知名分析師表示,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為期90天的關稅停火可能會導致貨運量和箱運費在新冠疫情時期飆升。
美國和中國同意在未來90天內削減115%的互惠關稅。現在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是30%,而中國對美國的關稅是10%。
經紀公司Arrow昨日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此次大幅削減關稅,反映出雙方都對不斷惡化的全球經濟狀況感到不安——隨著經濟增長重新獲得政治重要性,貿易緊張局勢的峰值可能已經過去。”
總部位于亞洲的集裝箱航運咨詢公司Linerlytica預測:“運量反彈將與傳統的夏季旺季相吻合,運費將因此飆升。”這表明,預計未來三個月美國的進口激增可能會超過2021-2022年新冠疫情時期的峰值。
航運公司已預先宣布,跨太平洋旺季臨時附加費為每feu 1000至2000美元,最早將于本周實施,這將使美國西海岸的費用再次超過3500美元。Linerlytica認為,隨著船舶運力回歸跨太平洋航線,美國以外航線的運費也將受益。
運費平臺Xeneta首席分析師彼得•桑德(Peter Sand)表示,由于跨太平洋貿易的平均運輸時間為22天,托運人可能會最大化利用這一機會,在90天的時間內運輸盡可能多的貨物,從而給運費帶來上行壓力。
桑德說:“傳統上,第三季度是海運集裝箱運輸的旺季,但如果現在有從中國進口貨物到美國的熱潮,那么這可能會在2025年提前到來。”
預訂平臺Freightos的研究主管猶大•萊文(Judah Levine)則更為謹慎,他預計價格將會上升,但不會暴漲。
萊文說:“業務量的反彈可能標志著旺季的提前開始,這將使費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我們可能不會看到去年每feu 8000美元以上的高點,因為競爭更激烈、供應充足的運營商格局已經使費率同比較低。”
“如果運費因關稅導致的航運中斷而飆升——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緩解——我們可能會看到成本和價格進一步攀升。現在需要的是一項長期協議——不僅僅是與中國,而是與我們所有的貿易伙伴——這樣我們就可以預見地做出長期的貿易、投資和采購決策,”美國服裝和鞋類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拉馬爾說。
投資銀行杰富瑞(Jefferies)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鑒于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趨緊,海運公司掌握著將運費大幅推高的主動權。”
全球第三大集裝箱運輸公司CMA CGM的首席執行官Rodolphe Saadé對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貿易戰休戰表示歡迎。
Saadé 周一在法國參議院的聽證會上表示:“對達飛輪船來說,這是個好消息。”“自這場危機開始以來,我們對美國的出口量減少了50%。”
瑞典銀行SEB撇開集裝箱業務,表示,美中貿易協定可能會使整個航運業受益。SEB認為,對于液化石油氣,美國對中國征收10%的進口關稅可能會讓中國買家重新進入市場。
Arrow分析師表示:“有關采購協議的談判可能導致中美谷物/石油/天然氣貿易增加,這對航運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