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2月2日,國新辦就2022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介紹,2022年我國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貨物進出口達42.1萬億元。同時,2022年貨物與服務凈出口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達到了17.1%。與此同時,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持續放緩依然是中國外貿面臨的嚴峻考驗,但中國外貿已厲兵秣馬做好準備,外貿也將成為我國加速推動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
站上新高度
2022年我國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在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對外貿易好于預期,全年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貨物進出口突破了40萬億元大關,達到42.1萬億元,增長7.7%。這是我國外貿規模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
“在中國疫情防控反復、全球局勢動蕩、經濟下滑的背景下,取得這一成績非常了不起。”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彭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進出口總值突破40萬億大關,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外貿當中的比重,增強經濟的外部性,擴大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影響力。”據悉,目前我國已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
回首2022年,外貿規模的突破讓我國外貿站上了新高度。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在會上介紹,2022年中國進出口規模達到42萬億元,是在2021年超高基數之上實現的新突破。“在規模合理增長的同時,結構也在持續優化,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提高,其中出口占比提高了3.2個百分點,達到了60.8%。”李興乾介紹,“多雙邊經貿合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對RCEP貿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增長17.5%,高于整體增速7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比達到32.9%,比2021年進一步提升3.2個百分點。”
同時,從國內看,外貿為推動經濟運行總體回升作出了重要貢獻。李興乾介紹,2022年貨物與服務凈出口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達到了17.1%,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9.8萬家,比2021年增加3.1萬家,有力促進了我國穩崗就業。
“再從國際看,在全球經貿環境動蕩的大背景下,中國采取了有力措施,穩定生產,穩定出口,保障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同時,我們積極擴大進口,全年進口規模高達2.7萬億美元,為全球經貿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李興乾表示。
面臨外需走弱考驗
盡管外貿獲得了新的突破,但再尋突破或面臨多重挑戰。1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新加坡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3年世界貿易增速預計將降至2.4%。
2023年,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持續放緩依然是中國外貿面臨的嚴峻考驗。“我國外貿領域的主要矛盾,從去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已經轉變為當前的外需走弱、訂單下降,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李興乾表示。
“全年外需走弱將是大概率事件,1月新出口訂單仍處于收縮區間,出口極有可能不再像過去三年那樣成為拉動因素。”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彭波同樣認為,2023年中國出口料將出現下降態勢。“外部市場增速的下降,將加劇國際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給中國出口增加壓力。就歐洲而言,2023年俄烏沖突仍將持續并不斷激化,歐洲經濟將進一步下滑。歐美是中國商品主要出口目的地,歐美經濟下滑,將嚴重影響中國出口。”彭波表示,“但總體上,也將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發揮中國全產業鏈的優勢,保證中國企業、商品和產業鏈在國際競爭中最后勝出。”
另一方面,進口的形勢則較為樂觀。彭波介紹,2023年中國國內經濟受疫情、經濟等政策優化的影響,投資與消費均將出現較大回升,將較大促進進口。“另外,2023年全球經濟較疲軟,局部沖突擴散或者加劇,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也有利于刺激進口。”彭波表示,“進口的樂觀前景也有利于過去幾年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訂單回流,根據就近原則,生產應該更加接近最終市場。中國市場的擴大,有利于跨國企業將生產重新安排到中國大陸。”
不過,彭波也指出,短期來看,此前部分訂單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對中國有一定負面影響,但是長遠來看,有利于中國產業結構的優化配置,對中國產業的升級是有利的,將進一步加強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
逆勢破局有底氣
“全球經濟不景氣和美國的圍堵將是中國在2023年貿易發展最大的阻力。另外,2023年全球仍將深度動蕩不安,沖突將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較大損害。”彭波表示,“而中國的國內大市場和全產業鏈優勢是中國抵御國際局勢不安的重要保障,也有利于推動中國外貿逆勢發展。”
沖破阻力逆勢發展,我國已然著手準備。李興乾介紹,接下來,在外貿企業方面,將推動國內貿易展會全面恢復線下展,要辦好大家比較熟悉的進博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一系列重點展會。并促進這幾年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的進一步發展,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來挖掘貿易潛力,帶動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
在廣受關注的挖掘外需上,李興乾也指出,將發揮駐外使領館經商機構的作用,協助各地方組織企業到境外去開展貿易合作。“我們要加強國際細分市場研究,及時共享各國市場的供求信息,幫助企業及時獲取外貿訂單。”李興乾表示,“也會支持企業‘走出去’,為外貿企業跨境商務往來提供更多便利,支持企業以各種方式推介中國產品、中國制造、中國品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擴大境外辦展規模。”
此外,商務部還將密切同貿易伙伴的合作關系,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大各國優質產品進口,從而穩定全球貿易供應鏈,并穩定外貿產業基礎,持續優化外貿產業結構,在做強一般貿易的同時,支持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東北地區梯度轉移,升級發展。
總體上看,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介紹,展望2023年全年,雖然仍存在多方面超預期因素,但我國經濟復蘇不斷向好的趨勢將延續。“隨著疫情影響繼續消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市場信心逐漸提升,復蘇基礎將不斷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