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際物流行業那是真的很難做,海運費連續下跌,貨量變少,在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下,貨代公司們走上了內卷之路。貨代物流業的糾紛、爆雷事件層出頻現...
近日,有爆料稱,一家深圳供應鏈企業因為違規申報,貨物到港后被日本海關以申報與實際不符查扣!10多個柜被扣數月,至今未完成清關提貨,集裝箱超期使用和堆存費已高達190萬,目的港的超期使用費和堆存費仍在持續產生。
因目的港一直未提貨,面對持續攀升的天價堆存費,此供應鏈企業無力支付的情況下,似乎選擇了就地躺平擺爛!為及時止損并將費用降到最低,頭部貨代莊家無耐之下向只能發布《情況告知書》,也同時向貨主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還有另一則爆料稱,某貨代公司業務自動離職后尚未做有任何交接,立馬轉向市場。通過套用抬頭、倒賣貨物等手段,給多家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涉案金額高達幾十萬。目前各方都以報警立案處理。
在疫情、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2022年的航運市場面臨諸多變數,而隨著不可控因素越來越多,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亂像。
貨代行業長期以來魚龍混雜,尤其在近兩年,黑天鵝事件頻發,航運市場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有些貨代的資金鏈以及對運價等成本的掌握能力有限,遇到困難后無法應對,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有貨代表示,航運市場每年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稀奇,“有的貨代低價攬收,收了運費之后把貨給賣掉,人也就跑路了。”
提醒大家不能一味追求低價,廉價必然會有風險,要警惕低價暴雷。另一方面,航運市場對即期運價十分敏感,一旦有人低價攬收,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其他貨代攬收的節奏,加劇行業內卷。
在此提醒,無論是外貿出口企業、跨境電商賣家貨主,還是貨代企業,都要加強自己的風控意識,價格并非越低越好,不以價格作為選擇的單一標準!到頭來賠了夫人又折兵!轉發周知~
文章來源:部分素材來源貨代朋友圈、跨境航海社、維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