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巴巴訊:Project44分析和發布的新數據顯示,在亞洲等待靠泊的船舶平均從 12 月的 13 天增加到 1 月的 16.7 天。新冠病毒病例增加的香港位居榜首,增幅最大,從 17.5 天增至 22.5 天。
“COVID-19 的 omicron 變體繼續影響港口工人和其他供應鏈利益相關者,”project44 供應鏈洞察主管 Josh Brazil 說。 “這將繼續影響世界各地的供應鏈運營,并將成為延誤的主要原因。” (單擊此處了解有關 project44 與 FreightWaves 的數據合作的故事。)
目前這種擁堵沒有停止的跡象。即使是農歷新年的低運量也無助于洛杉磯港清理集裝箱塔。
RBC Capital Markets 數字情報主管 Michael Trans 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說,通往“正常化”的道路“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更加崎嶇,而且明顯不如大多數人意識到的那樣線性”。
Trans 補充說:“最重要的是,從亞洲延伸到加利福尼亞的供應鏈根本無法應對當前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水平。盡管 LA 和 LB 港口去年卸載了創紀錄的船舶數量和創紀錄的集裝箱利用率,但基礎設施和物流根本無法應對與 COVID 無關的增加量。”
所有這一切的貿易因果關系都是出口。全球出口的等待時間正在增加。洛杉磯和長灘位居榜首也就不足為奇了。
Brazil解釋說:“由于一些承運人優先考慮空箱而不是完整的出口集裝箱,洛杉磯 1 月份的出口集裝箱停留時間遠高于進口集裝箱。” “其他承運人正在卸貨,但對于其中許多承運人來說,優先考慮進口是最重要的。”
空箱周期可清晰追蹤。
2021年,洛杉磯港出口了395萬個空集裝箱,而同期出口了118萬個滿集裝箱。截至2022年1月底,大約有62253個空集裝箱在洛杉磯港等待運出。
但是,即使有了這個空箱子的推動,對集裝箱供應的可見性仍然不確定。
Brazil警告稱:“春節后是否會有足夠的空集裝箱放置在正確的位置,目前還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如果他們不這樣做,我們可能會看到進一步的延誤。”
隨著跨太平洋西貿易航線兩端的延誤,它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的連鎖反應將繼續下去。未來新的運力的到來只會增加人們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