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托運人論壇 (GSF) 的說法,席卷全球供應鏈的擁堵浪潮推遲了季節性商品和必需品的交付,使許多托運人在滿足不可能的交貨期限之間擱淺,同時支付創紀錄的運費,這種情況不會很快消退。
“正如我們預測的那樣,這被證明是‘獨一無二的旺季’,”國際貿易中的貨主代言人 GSF 表示。
在上周由 FIATA 主辦的高級別海事對話中,GSF 董事 James Hookham 強調了進口商和出口商在冬季假期將貨物上架和倉庫時面臨的挑戰。
Hookham 表示,進口商和出口商正在努力應對航運公司、港口和碼頭以及內陸物流供應商歷來服務水平低下的問題,但仍需支付數十年來最高的運費和附加費。
他解釋說:“全球托運人在這個旺季乘著擁堵的浪潮,從出口國開始,現在到達進口國的海岸并席卷內陸。首先,我們在中國的港口被封鎖,然后是莫名其妙的空集裝箱短缺,然后船只突然全部用完。現在我們的貨物正在排隊進入港口,等待起重機卸下箱子,然后等待司機將其內陸運送到我們需要的地方。這是一段艱難的旅程,還沒有結束,但我們大多數人仍然站著,盡管遺憾的是,會有‘毀滅’。”
據 GSF 稱,最脆弱的企業是努力滿足零售商客戶設定的交貨期限的進口商和分銷商,因為他們無法預測他們支付了如此多的運輸費用的貨物何時才能真正到貨。
GSF 補充說,他們今年不僅超出了物流預算,而且還面臨因延遲交貨和可能失去未來合同而面臨的嚴厲罰款。
但是,由于預計大多數交付將在未來幾周內到達,而且今年感恩節和圣誕節可能是安全的,因此仍然存在重大問題。 “這種擁堵會持續到明年嗎?緊張的市場狀況會持續到 2022 年嗎?”GSF 問道。 “還是消費者需求會放緩,而容量和彈性會提高服務水平,價格會變得更可預測嗎?”
“幾乎每家航運公司都在預測后者,”James Hookham 指出。 “當他們共同期望今年的利潤超過1500億美元時,他們為什么不呢?但有充分的理由質疑持續擁堵的炒作。”
胡克漢姆接著說:“大多數發達國家對消費者通脹水平的預期正在加強,大多數央行預計明年將加息。這不會立即影響零售價格,但可能引發消費者情緒的快速變化,這意味著據報道推動過去 18 個月航運需求激增的網上購物“點擊節”可能會消失,因為很快就被點燃”。
“當然,海上擁堵需要一些時間來緩解,但如果‘2021 年航運大危機’證明就是這樣,那么航運費率影響需求下降的速度將成為反應能力和競爭力的關鍵指標這個市場,”胡克姆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