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發布的一系列數據表明,就中國港口在冠狀病毒爆發后港口吞吐量的大幅下降而言,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今年2月,冠狀病毒導致中國制造業指數跌至創紀錄低點。
跟蹤全球發貨量的美國CargoMetrics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進出口額都回到了3月初應有的水平。
昨天,這家大數據公司的首席執行官Scott Borgeson在LinkedIn上發布了一份關于冠狀病毒的更新,稱:“CargoMetrics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海運供應鏈正在恢復‘正常’。保持冷靜,繼續前進。”
克拉克森研究服務公司(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s)上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最近幾天的港口吞吐量現在高于去年同期。
該公司研究主管斯蒂芬?戈登(Stephen Gordon)在最新一期的《克拉克森航運情報周刊》(Clarkson’s Shipping Intelligence Weekly)上寫道:“沿海港口仍在開放,盡管趨勢表明活動正在企穩,但一旦最初的積壓清理完畢,第二次下降是可能的。”業務上的挑戰也在產生影響,例如船員的更換、港口船舶的接收、交貨和合同條款的生效。”
總部位于哥本哈根的海洋情報(sea intelligence)的集裝箱航運分析師昨日指出,過去一周的新增空船數量最少。
“與前兩周相比,他的航速明顯放緩,因此表明局勢趨于穩定,”海洋情報局在其最新的每周報告中指出:“鑒于10/11周之后的空白航行量相對較低,我們也看到了這一點,這很好地表明,運營商相信,未來幾周內,需求將開始恢復到正常水平。”
然而,正如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今日更新的下圖所示,中國的集裝箱港口仍在努力應對其堆場和船舶排長隊時集裝箱數量遠高于正常水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