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巴巴訊:上周,中國廈門港開始了傳統集裝箱碼頭智能化改造的試運行。
這是中國第一個正在進行智能轉型的港口,其海潤集裝箱碼頭的整個運營鏈將依靠人工智能。
經過改造后,起重機可以自動運行,將40英尺長的集裝箱從巨型輪船上吊起來,輕輕地穿過船舷,平穩地將集裝箱停在藍色自動駕駛卡車(IGV)上,然后將集裝箱運到貨場,并將集裝箱停在智能改造的安裝了輪胎的龍門起重機的下方。
龍門起重機自動抓取集裝箱,并準確平穩地將集裝箱放置在IGV上,放置在指定的堆場位置。整個過程是一次性完成的。
過去,龍門起重機司機需要爬上近30米高的設備,彎腰在小駕駛室工作。經過智能改造后,司機可以坐在寬敞的辦公室里操作把手,大部分復雜的操作都可以由智能系統完成。
我國物流業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多數傳統終端的運營模式已不能適應物流業的新發展趨勢,智能化轉型迫在眉睫。
2020年7月,廈港控股集團以海潤碼頭為試點項目,在國內率先啟動了國內首個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港區、全運營鏈智能化改造創新項目。
這是中國建設世界一流智能港口和綠色港口計劃的一部分。
然而,物流行業的參與者認為,對傳統集裝箱碼頭進行全面智能化改造雖困難重重,但由于其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成為項目公司不斷探索和突破的目標。
廈門港是世界第14大集裝箱港口,擁有連接50個國家和地區的141個港口的航線。2021年,廈門港海潤碼頭吞吐量達到1001,300 TEU,同比增長2.16%。
智能設備試運行以來,系統穩定性和整體運行效率均超出預期,智能設備工作量超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