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和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受阻,引發了有關將資金轉移至本國的討論,但新加坡認為,各國不可能退出全球化。
在第15屆新加坡海事周(SMW)開幕式上,新加坡交通部長Ong Ye Kung指出,鑒于Covid-19造成的供應鏈中斷,以及最近因停運造成的蘇伊士運河堵塞,恢復能力再次顯得十分重要。
他表示:“為了應對未來的供應中斷,人們一直在討論在國內生產,以減少對外國供應的依賴,更多地關注‘以防萬一’,而不是‘及時’。”
但是,這種改變的范圍將是有限的。“我認為各國可以做到這一點,但可能只是在邊緣。要解除全球化和已經形成的復雜供應網絡是不可能的。例如,蘋果依靠來自近50個國家的制造商網絡來生產iPhone,而輝瑞需要超過5000家供應商來生產疫苗。”
蘇伊士運河承載著全球12%的貿易,而蘇伊士運河的關閉造成了全球供應鏈的中斷。新加坡位于另一條重要水道馬六甲和新加坡海峽沿岸,新加坡海峽的全球貿易量是蘇伊士運河的三倍。
他說:“因此,確保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等國際貿易要道的安全和開放仍然是一項關鍵任務,需要所有利益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
“正因如此,新加坡港務局(MPA)將繼續加強其船舶交通信息系統(VTIS),以確保航行安全,包括及早發現碰撞和擱淺風險。”
對供應鏈恢復力的另一個威脅是Covid-19對海員的影響,船員更換危機以及現在為全球一線勞動力接種疫苗的挑戰。
"迄今為止,有3萬名一線海事人員,包括海員,至少接受了第一劑疫苗,23 000人同時接受了兩劑疫苗。如果你看看風險更高的一線海事工人,就會發現95%以上的人已經接種了疫苗,”Ong說。
面對為全球勞動力接種疫苗的挑戰,部長說:“國際海事組織正與國際工會和航運協會合作,為港口網絡確保疫苗,以協助國際船員接種疫苗。這是加強海洋應變能力的重要努力,新加坡將盡最大努力支持這一國際努力。”
第15屆SMW將于4月19日至23日舉行,包括19個混合活動和在線活動,將有超過100名發言人和6000名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