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郵政服務(USPS)昨日停止處理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后,已重新開始處理來自這兩個地區的包裹。
美國郵政在更新的服務公告中說,它將繼續接受來自中國和香港郵政的所有國際入境郵件和包裹。
美國郵政表示:“美國郵政和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正在密切合作,為新的中國關稅實施有效的收集機制,以確保對包裹遞送的干擾最小。”
當美國郵政昨日宣布暫停從中國內地和香港寄來的包裹時,沒有給出這一決定的理由。
然而,此舉似乎可能與美國決定停止“最低限度豁免”(即第321條)有關,該條款允許價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進入美國,無需繳納關稅,只需最少的海關審查。
對來自中國的包裹實行最低限度豁免的禁令是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征收10%關稅的更廣泛決定的一部分。
CBP可能不得不對其處理的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收取關稅和信息。CBP平均每天處理400萬件包裹,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
近年來,隨著Temu和Shien等電子商務公司的崛起,進入美國的小額貨物數量迅速增加,據信這些公司占進入美國電子商務的30%左右。
突然需要為這些包裹收集額外的數據和關稅,可能會給CBP帶來壓力,預計包裹會延誤。
來自Rotate的數據顯示,每年有120萬噸低價值電子商務產品通過空運進口到美國。
航空貨運市場仍然受到最低限度豁免和關稅公告的影響,近年來電子商務推動了市場的快速增長。
雖然一些人擔心這可能會對推高商品價格和減緩配送過程產生重大影響,但也有人認為影響可能更為有限。
在最近的世界貨運峰會(World Cargo Summit)上,Swissport負責電子商務的副總裁尼古拉·沙夫納(Nikolia Schaffner)表示,電子商務包裹的平均價值在15美元至18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即使是20%的稅也可以接受。
特穆和謝恩過去也曾表示,他們準備好應對最低豁免的任何變化。
與此同時,Xeneta首席航空貨運官范德武(Niall van de Wouw)說,過去幾年,中國以外的電子商務業務量每年增長20%-30%,反映出消費者對廉價快速商品的需求。
他指出,即使需要支付關稅,商品仍可能比從零售商店購買便宜。
他說,對消費者來說,由于需要處理數百萬件包裹而導致的延誤可能比額外的成本更重要。
他說:“中國電子商務的建立并不是為了利用微小的漏洞,而是利用了消費者對廉價、快速商品的需求。”
“如果取消最低限度,電子商務產品可能會稍微貴一點,但它們仍然比在美國通過零售商購買便宜——但由于運營中斷而導致的貨物接收延遲可能比價格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為它會降低對消費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