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首席航運分析師 Niels Rasmussen 表示:“截至 2024 年底,集裝箱船訂單量為 830 萬標準箱,較 2023 年初創下的 780 萬標準箱的歷史高點創下新紀錄。”
2024 年簽訂的合同量為 440 萬標準箱,創歷史第二高,盡管交付量創下 290 萬標準箱的新紀錄,但訂單量仍在增長。
“8000 TEU 或以上的船舶占訂單量的 92%,在訂單量中占據主導地位。最大的部分是 12-17k TEU,占訂單量的 46%。”Rasmussen 說道。
中國造船廠從過去四年的承包熱潮中受益最多,目前持有830萬標準箱訂單量的72%,而韓國和日本造船廠分別持有22%和5%。
班輪運營商控制著79%的訂單運力,遠高于他們控制的船隊運力的61%。班輪運營商在船隊運力中的份額已從 2019 年初的 56% 增加,因此未來幾年將繼續增長。
盡管已簽訂2030年交付合同的5艘船舶,但99%的訂單將在2025年至2029年期間交付。根據目前的交付計劃,2029年將交付70萬標準箱,2025-2028年平均交付190萬標準箱,2027年達到峰值220萬標準箱。
由于過去四年的船舶回收僅限于166艘船舶和25.6萬標準箱,自2020年初以來,船隊的平均船齡增加了1.4年。因此,20年及以上船舶的數量有所增加,目前,它們的運載量為 340 萬標準箱,相當于船隊的 11%。
如果在未來五年內回收所有船齡超過 20 年的船舶,假設 2030 年前不再簽訂交付合同船舶,到 2029 年底,船隊將增至 3580 萬標準箱。這相當于 16% 的增長或年均增長3%。小于 8k TEU 的部分將平均每年收縮 4%,而 8k TEU 或更大的部分將平均每年增長 7%。
“在未來五年內,每年需要 68 萬標準箱來回收所有 20 年或以上的船舶(目前的年度記錄為 65.7 萬標準箱),但實際回收量可能會更低。只要船舶無法完全返回紅海,回收率可能會繼續較低,同時較小的船舶部分的回收率往往會晚于平均水平。因此,未來五年機隊年均增長率可能會高于 3%。”Rasmussen 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