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廈門海滄海事處獲悉,近日,執法人員在轄區碼頭開箱檢查時,查獲兩個集裝箱涉嫌謊報或匿報為普通貨物進行托運的危險化學品。這也是海滄海事處開展內貿集裝箱安全監管專項活動過程中,查處的第6起危險品謊報、瞞報、匿報違法行為。
此次查處的危險化學品,其一為氫氧化鈉,俗稱燒堿、片堿,主要用于石油精煉、制革、醫藥等,是一類常用的基礎化工原料,同時,也是8類腐蝕性危險貨物,對人體、動物皮膚有強烈腐蝕作用;另外一種是氧化鋅,為9類雜類危險貨物,是海洋污染物,其危險性在于對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常用在油漆涂料中。
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危險品運輸需要更加專業的包裝和運輸流程,運輸成本可能會增加,一些貨主為了利益就會冒險謊報。
從目前的調查情況來看,這兩個集裝箱貨物的貨主涉嫌有意謊報,將面臨5萬至30萬元不等的處罰。
關于危險品運輸,各大船公司都已相繼發布公告,將對危險品瞞報者處以重罰。近期中遠、外運集運、ONE、HMM、PIL等多家船司都再次發公告重申:危險品瞞報誤報最高罰30000USD/箱!
據悉,廈門海滄海事處轄區是廈門港主要的內貿集裝箱港區,內貿集裝箱年吞吐量超過250萬標箱,貨物種類復雜,一旦發生事故,后果將較為嚴重。為從源頭杜絕事故隱患,自去年11月1日起,廈門海滄海事處抽調危險品監管專業團隊“博士工作室”為骨干執法力量,開展為期三個月的轄區內貿集裝箱安全監管專項活動。
截至1月10日,共梳理排查船舶艙單1600余艘次近140萬箱,排查出可疑集裝箱并實施開箱檢查391箱,約談相關企業40余家,發現貨名與實際不符、鉛封不一致等缺陷74次74箱,對疑似危險貨物取樣送檢8次,查處違法行為6起6箱,均已立案處理。
本次專項活動,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內貿集裝箱運輸鏈條上相關從業者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主動參與、共同規范內貿集裝箱海運市場,保障廈門港海運安全。
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