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度目前情況的惡化,新加坡作為航運樞紐,被迫禁止來自印度和其他南亞國家的海員入境,海員輪流再次陷入危機,加劇了運力緊張的全球航運業。
海運業者指出,在早期,船上是最安全的空間。然而,由于船員在船上工作10個月后需要根據合同更換船員,船公司試圖讓船員推遲下船。中國臺灣航空港局同意讓船員推遲三個月下船,但時間延長了。基于人道考慮,他們仍然需要更換船員。
船員開始輪換后,感染情況開始增加。原本零星發生的船員感染事件,往往在整艘船上迅速傳播,船只至少要暫停作業兩周才能恢復作業,需要及時補充候選人。
由于地緣關系和管理方面的考慮,中國臺灣的商船本來就以雇傭大陸船員為主,另外還使用緬甸、菲律賓、越南等地的船員,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大陸外,其他國家的船員更換比較困難,特別是緬甸由于缺乏飛機航班,大部分都要靠專機接送,后來又發生了政變,各船公司現已停用緬甸船員。
印度船員主要由歐美國家船公司使用。聯合國數據顯示,世界上80%的貿易依賴海運。世界上約有24萬名船員來自印度,占15%。新加坡是主要船員換港。入境限制對海運業造成很大影響。業界甚至評估,船員不能換班造成的供應鏈中斷比今年3月發生的蘇伊士運河堵塞更嚴重。
據國際媒體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吳培源表示,船員問題影響貨船的安排,也會對供應鏈造成沖擊,必然導致消費品價格上漲,原因是整個航運被打亂了,恐怕通貨膨脹會繼續上漲。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國際海運機構和海事專家呼吁盡快為輪換船員接種疫苗是應對這次危機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