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港口堆存的時間越來越長,中國集裝箱可用性指數仍處于創紀錄低位。
xChange的調查顯示,盡管市場需求火爆,但目前1個集裝箱的空置時間仍超過45天。在集裝箱較為短缺的地區,如中國和美國,平均空置時間分別上升到61天和66天。Container xChange表示:
中國各港集裝箱可用性指數仍處于創紀錄的低位,而美國港口正被來自亞洲的大量集裝箱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些集裝箱裝滿了零售商為滿足假期需求急于上架銷售的商品。
隨著更多集裝箱被運往美國,亞洲港口的可用空箱數量不斷下降。超負荷運轉的美國港口延遲了集裝箱周轉時間,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問題,導致運價上漲,進而延誤了商品進口的時間。
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的集裝箱運價從5月底的1648美元/FEU上升到9月中旬的3550美元/FEU,上漲了135%;與此同時,亞洲的集裝箱可用數量下降了37%,同比2019年下降了近50%。
為了將更多的集裝箱運回亞洲出口市場,市場已經做出努力。據BIMCO報告,10月份從洛杉磯運出的空集裝箱達到創紀錄的32.6萬TEU。xChange表示:
由于空集裝箱被優先用于跨太平洋航線,其他航線上的集裝箱數量相應減少了。設備短缺問題也促使亞洲到北歐的運價在11月飆升30%,同比增長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