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分析師們一直預測的那樣,亞歐集裝箱貿易航線上的即期運費已經大幅上漲,與蓬勃發展的泛太平洋航線相比,狂歡來得要晚一些。
在消費需求激增的刺激下,運力緊張設備供應有限,上海集裝箱貨運指數(SCFI)公布的運價上漲了447美元/標準箱,至2091美元/標準箱,一周內上漲27%。亞洲-地中海航線的運價也大幅上漲,本周上漲421美元或23%,至每標準箱2219美元。
今日大多數貿易航線也公布了一周的數據,亞洲至西非的運價上漲了300美元,至每標準箱4,459美元;而從亞洲到拉丁美洲東海岸的運價飆升402美元,至每標箱4,805美元。
與此同時,太平洋地區的運價本周持平,但仍處于歷史高位。
航運請報公司Sea Intelligence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將同比增長27.3%。不過在亞歐地區,這些航運公司的部署計劃顯示,運力僅同比增長6.7%。近幾個月來,許多船只已改航至利潤更高的跨太平洋海域。
本周早些時候,在線訂箱平臺Freightos的Eytan Buchman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評論道:“由于承運人優先考慮跨太平洋地區的集裝箱,因此有一些將原本前往亞洲的運力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
“美國和英國的設備短缺和港口擁堵使托運人感到痛苦,有報道稱由于缺乏空箱而遭遇了訂艙被拒絕,在其他港口卸下了集裝箱,托運人推遲預訂。” Buchman補充說。
近幾個月來,創紀錄的運費環境促使許多國家政府進行干預。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上擴大了對班輪活動的調查,而印度、中國和韓國也建議各航線控制其天價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