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a Waris是PIL本月出售的兩艘船舶之一,該公司仍在尋求平衡帳面的方法。
陷入困境的新加坡班輪運營商太平洋國際航運公司(PIL)表示,到2020年9月底,該公司預計將完成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旗下一個部門的救助討論。
因此,PIL正推遲公布2019年的財務業績,稱將在債務重組討論更深入后公布這些數據。
PIL已與淡馬錫旗下的Heliconia Capital Management簽署了一份協議,該協議禁止該公司與其他投資者進行類似的討論,為期6個月,從5月26日開始。
2019年上半年,PIL凈虧損為6500萬美元,而2018年上半年為14118萬美元。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擁有466萬美元的有形固定資產和2.272億美元的庫存現金。有10.7億美元的長期銀行貸款和12.6億美元的融資租賃,與16.9億美元的股本相比,這意味著PIL的杠桿率很高。PIL也有營運資金赤字,一年內到期的債務超過15億美元。
家族企業由MD Teo Siong Seng控制,家族也是集裝箱制造商新加坡的大股東。
從那以后,集裝箱新聞獲悉PIL又賣出了兩艘船只。本月,兩艘1550teu,1997年建造的姊妹船Kota Wajar和Kota Waris分別出售給孟加拉國一家企業集團Karnaphuli有限公司,并分別更名為Sahare和sarra。出售價格沒有透露,但每艘船的市場價值和廢品價值相當,為230萬美元。自2019年以來,PIL已售出至少8艘船舶,不包括已租回的船舶。
據了解,PIL拖欠了包括日本船東在內的噸位供應商的租船費。近幾個月來,PIL采取行動改善資產負債表,包括退出跨太平洋貿易,出售子公司太平洋直航(Pacific Direct Line)和一些船舶。
《集裝箱新聞》了解到,與許多班輪運營商一樣,由于Covid-19流感大流行在全球蔓延,使供應鏈和工廠生產陷入不安,PIL在2020年第1季度表現慘淡。一位PIL消息人士表示,該公司的船舶銷售旨在籌集現金,以鞏固其目前的班輪投資組合。